360风云突变:核心股东全押宝,公司何去何从?

上个月,公司遭遇了一次勒索病毒的变种攻击,一批服务器受到了感染。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安装了收费的天擎安全软件,但仍然无法阻止病毒的入侵。特别是其中一台存储重要数据的服务器,不得不花费两万元请安全公司进行数据恢复。

令人沮丧的是,天擎并没有发出任何预警信号。

天擎是360企业版,与免费版360杀毒软件不同,面向企业用户的收费版天擎似乎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此次事件后,不少IT部门的同事纷纷卸载了电脑上的360软件,转而使用流行的杀毒软件——火绒。而部分同事,早就已经不再使用360。

当电脑出现不明原因的死机、蓝屏、运行缓慢(Win10系统除外)、无法安装程序等异常情况时,卸载360软件往往能解决问题。

尽管在IT界口碑不佳,但360的受众群体非常庞大。根据360半年报,其PC安全产品的市场渗透率高达96.54%,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12亿,安全市场持续排名第一;PC浏览器市场渗透率为79.93%,月活跃用户数超过4.24亿,移动安全产品的月活跃用户数也达到4.32亿。

360的占有率已经接近市场天花板。在完成私有化并在A股上市时,360似乎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国庆长假尾声,据券商中国报道,多家证券公司开始停止股票质押业务,其中包括一家排名前十的大型证券公司。仍在从事该业务的证券公司也普遍提高门槛,不仅要考虑股票质押融资金额和上市公司全部股票质押比例,还要关注质押个股的资质和所属行业。

我查看了大股东的质押比例,360大股东的质押比例高达100%,位居A股第二名(第一名是麦趣尔的131%)。这不禁让我质疑:360上市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在查阅招股书时,我通常会带着这个问题去分析,总结出大致三种可能:一是扩大生产规模;二是协助财务投资者套现;三是核心人员分得散伙饭。

360究竟是如何的呢?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360的业务。

有粉丝可能会说:“这不是废话吗?我用的360是个杀毒软件(安全工具)啊!”

据360在2018年8月29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累计为全国用户拦截恶意程序攻击396.5亿次,同比上升25.6%,平均每天拦截2.2亿次;360的PC端和手机安全软件共为全国用户拦截钓鱼攻击207.2亿次,同比2017年上半年上升17.5%,平均每天拦截1.1亿次。同期,360手机卫士共为全国用户识别和拦截各类骚扰电话194.6亿次,日均识别、拦截量达1.1亿次;拦截各类垃圾短信约48.7亿条,日均拦截量达2691万条。

看起来,360确实是一个安全工具。

继续查阅报告: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2.5亿元,同比增长13.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7亿元,同比增长8.9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03亿元,同比增长39.70%。报告期内,公司互联网广告及服务收入为475.2亿元,同比增长24.16%;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为63.98亿元,同比下滑27.35%;智能硬件业务收入为50.37亿元,同比增长8.65%;其他收入12.55亿元,同比增长11.34%。

(由于半年报披露数据不全,以下饼状图以360的2017年年报数据为例)

一、360的真正核心业务是广告

没错,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互联网广告及服务。虽然像天擎这样的企业产品确实在赚钱,但客户群体很少,除了在IOE运动时部分央企被行政公文强制采购了一部分,这款产品几乎没什么销量。以至于公司的财报营收构成里都没有杀毒软件、安全软件的部分!

从业务实质来看,这是一家互联网广告公司!

问题来了。

作为一家杀毒软件、安全公司,360的地位无可争议。

但是,作为一家广告公司,360还有多少竞争力呢?

我比较喜欢讨论估值这个概念,请回答:核心业务是做广告的360还有多少估值呢?

我已经很久没有使用360了,在换用火绒之前,明显感觉到上市之后360的广告多了许多。

在2018年的半年报中,360没有披露大客户情况,但招股书中有所提及,而且很有趣。

2016年,不存在的Facebook还是360的大客户之一,但2017年后就退出了大客户行列,现在排第一的是利欧股份,它半年内向360支付了超过6亿广告费。

利欧股份是深市的一家上市公司,最近准备斥资234亿元收购4000多个公号的苏州梦嘉传媒(利欧也是一家很奇怪的公司,我回头再扒)。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看,5家大客户占营收比例超过三成,而2018年半年报虽然没有披露营收客户情况,但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占比超过50%。

据2018年半年报单独披露:2018年上半年,来源于利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制的子公司的收入占本集团收入的15.91%(2017年上半年:11.37%)。

不难推断,如今360过度依赖极个别大客户,而且部分大客户的交易行为比较可疑。

二、大股东100%质押

大股东为什么把100%股权都质押了?是像贾跃亭一样跑路了吗?

不是的,股权质押源于借壳上市之前的一纸协议。

2016年5月27日,奇信志成与招商银行等六家银行签订了《奇虎360私有化银团贷款合同》(具体详见公司于2018年1月30日公告的《重大资产出售、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修订稿)》)。根据《奇虎360私有化银团贷款合同》以及奇信志成向招商银行出具的《承诺函》,在重大资产出售、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完成后,奇信志成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需要质押给招商银行,作为《奇虎360私有化银团贷款合同》项下贷款的担保。

其实看到这个贷款合同,360上市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了。

白话文翻译一下:我想贷款私有化,然后到A股上市圈钱,用上市后的股权找银行贷款,招行说,没问题。整个过程中,大股东不需要掏一分钱,只需要上市后把股权抵押给银行即可。

换个说法:空手套白狼。

一个市场发展到了近乎极限的公司,在美股退市后,跑到A股来圈最后一次钱。

三、什么是数据打通?

虽然360的安全产品市场占有率到了极限,但它其实是一家广告公司啊!

广告还没怎么做过啊!

确实,我们很少在360的客户端工具看到各种广告,只是偶尔在你开机超过了全国95%的用户的时候偶尔瞥见一眼广告。

所以说,360的广告还是很有潜力的嘛!

遥想当年,周鸿祎做3721的时代是这样的。

这么看起来,现在的360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半年报中,公司对于业务的发展提到:上半年,公司的商业化变现联盟合作媒体数量不断增加,从传统的PC网站、移动APP领域扩展到各个流量源头,通过数据打通、广告形式创新、广告能力输出等手段,进一步加强了与媒体的合作深度,给商业化业务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也促进了联盟相关收入的持续增长。

数据打通,有点意思。

简言之,就是通过用户登录浏览器、app、手机甚至智能硬件等方式搜集的数据进行整合,然后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推送广告。

就问你怕不怕... ...

四、智能硬件

我以前是360儿童手表的忠实客户,我儿子从第一代戴到第三代,戴到11岁,应该说这款产品非常找准了痛点。如今我儿子不屑于戴这个了,把我的华米二代跑表抢走了,然后揣着淘汰的iPhone6S,我只好买块佳明跑步。

基于安全理念,360做了儿童手表,虽然培育了市场,却最终被小天才来收割。

考虑到小天才的后台老板是段永平,我觉得周鸿祎应该也不能不服输。

除了儿童手表,360还尝试各种其他硬件,路由器、摄像机、行车记录仪、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等。

雷军:你想干嘛?

除了儿童手表、安全路由器这种创新型的产品,我个人不太看好360的其他硬件产品,无论是性价比还是行业供应链整合经验,周鸿祎都差点事。

当杀软做到死胡同的时候,360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开始初步显现流氓本色。

不过,目前从事智能家居的企业还是比较少,如果360切入得早,采取跟随战略,未来在IoT里分一杯羹,也未尝不可。

总结:一个市场发展到天花板的从事杀软的广告商,落魄回归A股,空手套白狼圈最后一轮钱,然后和大客户有暧昧不清的关系,半年报交出了一份非常朴素的成绩单。